全屏 无为县街道地图 无为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安徽省地图巢湖市地图巢湖无为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巢湖地图 辖区: 【居巢地图 | 庐江地图 | 无为地图 | 含山地图 | 和县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无为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无为县职教中心

无为县地处皖中,属巢湖市管辖,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距省会合肥市百余公里,距马鞍山市90公里,距南京市120公里,距杭州市300余公里。面积2433平方公里。她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前沿,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无为县地处皖中,属巢湖市管辖,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距省会合肥市百余公里,距马鞍山市90公里,距南京市120公里,距杭州市300余公里。面积2433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 无为县
外文名称: Wuwei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皖中
下辖地区: 无城镇、襄安镇、二坝镇、
政府驻地: 无城镇
地理位置: 南濒长江,北依巢湖
面积: 2433平方公里
人口: 141万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目录

基本介绍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建制沿革
经济概况
社会事业
  1. 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
  2.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县镇建设
工业概况
物产资源
产业现状
改革步伐
无为名人
  1. 米芾
  2. 王之道
  3. 安心儒
  4. 李辛白
  5. 戴安澜
  6. 张恺帆
  7. 刘先银
  8. 周彬
  9. 邢朝平
无为大事记
春水方生濡须口,大军从此过江东
无为文化
  1. 曲艺
  2. 美食
  3. 剔墨纱灯
名胜古迹

基本介绍

  无城邮编:238300 代码:341422 区号:0565
  拼音:Wú Wéi Xiàn 英译:Wuwei County
   无为县[1]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总面积2449平方千米。总人口141万人(2007年末)。全县辖19个镇、4个乡:无城镇、襄安镇、二坝镇、汤沟镇、陡沟镇、石涧镇、严桥镇、开城镇、蜀山镇、牛埠镇、刘渡镇、姚沟镇、泥汊镇、白茆镇、高沟镇、福渡镇、泉塘镇、红庙镇、赫店镇、鹤毛乡、十里墩乡、昆山乡、洪巷乡。县政府驻无城镇。
  西北部有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平原沙洲区。境内河流如网,沟塘密布。属亚热 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170.5毫米,年均气温15.8℃。土特产有无为板鸭。
  淮南铁路、合芜铁路经过县境东北端二坝镇,208、227、319省道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商周文化遗址、汉墓群、黄金塔、米公祠、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泊山洞等,纪念地有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

地理位置

   11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环绕东南,淮南铁路斜贯东北,芜湖、铜陵四座长江大桥将为无为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筹建中的京福高铁、江北高速、庐铜铁路、芜湖第二长江大桥和铜陵公铁长江大桥横跨将再添一道绚丽的彩虹。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富饶的土地下还蕴藏着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自然风光更是引人入胜,锦绣溪妩媚典雅,竹丝湖烟波浩淼,泊山洞鬼斧神工,西九华云蒸霞蔚,天井山白鹭翔集,处处风光无限,时时景色宜人。

行政区划

   面积2433平方公里,人口141万(2008年底),邮政编码238300,行政区划代码341422,县人民政府驻无城镇,辖19个镇、4个乡。
  19个镇:无城镇、汤沟镇、陡沟镇、白茆镇、石涧镇、蜀山镇、牛埠镇、开城镇、严桥镇、二坝镇、襄安镇、高沟镇、姚沟镇、红庙镇、赫店镇、泉塘镇、福渡镇、刘渡镇、泥汊镇。 
  4个乡:昆山乡、洪巷乡、十里墩乡、鹤毛乡。

建制沿革

  无为县历史悠久,无为县名“始于城口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春秋战国时,无为县境属楚居巢。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属九江郡居巢县。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属淮南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属庐江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罢庐江国为庐江郡。东汉初平四年(193)属庐江郡居巢、襄安县。三国时属吴庐江郡濡须。晋太康元年(280)属庐江群居巢、临湖、襄安县。咸和四年(329)属豫州。太元(376-396)中,在县境西北侨置扶阳县。南朝时,梁太清元年(547)属南谯郡蕲。隋开皇元年(581)属庐州襄安县,县治在今巢湖市区东北2.5公里处。始设无为镇(今无城镇)。唐武德三年(620)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县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七年(624)废开城、扶阳县,改巢州为巢县,无为镇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领巢县、庐江二县。熙宁三年(1070)析巢、庐江二县地置无为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无为军为无为路,属江淮行省。二十八年降为无为州,领无为、庐江、巢县三县。
   明洪武元年(1368)无为州领巢县1县,属中书省。不久复属庐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无为州不领巢县,与合肥、舒城、庐江、巢县同属庐州府。民国元年(1912)4 月,改无为州为无为县,仍属庐州府。民国3年6 月属安庆道,民国17年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7年7月属第五专署,10月属第三专署。民国29年4 月属第一专署 。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无为建立组织,从此,无为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为县委组建苏维埃政权,领导无为县人民举行“六洲暴动”,揭开了无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使无为发展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县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 个县行政区和1 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无为全境仍按照抗战时期区划一分为四,共辖21个区(镇),隶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此期,全县人民掀起“支前参战”热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无为泥汊江岸发出,以其辉煌业绩载入史册。1949年7月,无为全境的4 个县级行政区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无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为县始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1 月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5年7月复属巢湖专区,2000年隶属新设立的巢湖市。

经济概况

   2009年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合考评第一名。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23.8%;财政收入15.3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亿元,增长19.5%。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单项考核中,无为县连续第二年获得招商引资工作县区奖第一名。
  乡镇考核中,高沟镇、姚沟镇、无城镇、泥汊镇四个乡镇获得全市经济发展十强乡镇奖。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为52.3万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全年参观人员达2千人次。全县档案馆1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4.19万卷(件),库容面积3123平方米。
  2009年末全县省级示范高中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招生5950人,在校生13509人,毕业生2437人;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2357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6.1%;普通初中65所,在校生69396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18%;小学351所,在校生9338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67所,招生16297人,在园幼儿19990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2009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4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3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妇幼保健卫生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县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3178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817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537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含助理)1976人,注册护士1036人。2009年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114.08万人,参合率达95.0%。
  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共组织群众性竞赛20多次,直接参赛人数4万人次。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体育彩票产业稳步发展。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200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1424261人,比上年末增加4524人。全年出生人口13349人,出生率为9.4‰;死亡人口6939人,死亡率为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8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消费性支出8796元,增长13.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8.3%,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2.7%,居住支出增长14.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405元,比上年增长14.5%。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80元,增长1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87元,增长20.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8.7%,交通通讯支出增长35.0%,居住支出增长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8%,比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有4.51万名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有3.23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4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96万人。

县镇建设

  一是加快无城建设。坚持“扩张新区、改造老城、完善功能、注重特色”的总体思路,加快无城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新区开发上,按照城市“中心北移“的规划要求,2001年,县委、县政府机关退出县城中心的“黄金地段”,在新区新建了办公大楼,将旧址用于商业开发。围绕新区的发展,先后新建金塔路、凤河路等多条城区主干道,城市建成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20万人。在旧城改造上,着力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城市品味。人民广场、农文化广场、状元桥一大批重点市政工程相继竣工,污水处理、长江引水、管道天然气等配套工程相继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投资3000多万元,按照规划逐段建设环城河景区,使之成为环绕无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是加强道路交通建设。举全县之力抓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对外的快速通道。近几年,先后建成了通江大道、二军路、高新大道等骨干交通工程。特别是高新大道的建成通车,使无城至高沟的工业走廊初显趋形。在抓好骨干公路的同时,不断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利用省“村村通”试点县的机遇,两年建设乡村公路344公里。

工业概况

  一是工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27家,其中华菱、华海两家企业突破10亿元,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16家, 17家企业跻身2005年度全省中小企业100强。
  二是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全县已形成电线电缆、羽毛加工、医药及医用品、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同时,随着总投资超200亿元的上海华谊集团安徽化工园区、二坝船舶工业园的建成,化工、造船又将成为工业支柱。2006年,主导产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5%,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三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招商引资、“凤还巢”、企业增资扩模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县工业投入保持强劲增势。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0.1亿元,增长1.02倍。
  四是民营主体不断巩固。截至2006年末,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710家,注册资本64.1亿元。2006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和上交税金分别达53.2亿元、5.3亿元,占全县总量的54%和71%。14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200强,3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纳税100强。

物产资源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各种资源丰富。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铁、铀、铅、锌、石灰岩、陶土、粘土、矿泉水、石英砂、萤石、明矾石、花岗石、硬石膏、方解石、江砂等;其中煤炭储量7000多万吨,石油储量2亿吨以上,天然气350亿立方米以上,铜200万吨,铁1000万吨,硬石膏2亿吨以上。目前已开采的11种,待开采的7种。矿业开发是该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矿产资源遍布全县各个乡镇,集中分布于昆山、牛埠、鹤毛、蜀山、太平等13个乡镇。全县共有持证矿山129个,其中煤矿29个,铜矿3个,矿泉水厂1个,石灰岩开采及加工矿山企业50个,轮立窑厂45个,陶土矿1个。全县矿业从业人数近万人,年总产值达亿元,年利润千万元以上。
  农林土特产品主要有:荸荠、田藕、席草、中华绒螯蟹、河蟹、甲鱼、鹅、鸭等。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珍珠、无为板鸭、无为纱灯等更是全国闻名。荸荠和田藕是无为传统农产品,是我省重要生产基地。近来通过本县兴办的天泉食品公司和华康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后外销和出口,深受客户欢迎。席草系由江浙引进种植,经过40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席草重点产地之一,襄安镇为席草集散地。水产品中,长江三鲜、中华绒螯蟹、河蟹、甲鱼等产于长江和四通八达的内河,因其品味高、产量少而闻名各地。无为板鸭以色泽金黄,油而不腻,味美可口的特色驰名全国,制作历史有200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全县数万劳务人员外出加工销售无为板鸭,销路很好。剔墨纱灯是无为县闻名的传统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静首创,慈禧60大寿时,派人专至无为征选纱灯,万寿节时挂在大厅,“玲珑精巧”。解放后,国庆10周年时,无为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产业现状

   无为历史上是个传统农业大县,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质量较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无为县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县经济的轻型升级。
  近年来, 无为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布局区域化。全县已基本建成沿江内圩40万亩棉油,西南、西北圩畈区60万亩水稻,沿江洲地20万亩蔬菜,西南圩畈区15万亩水生经济作物,沿堤与丘岗地区千万只草食型畜禽,江河水网地区20万亩特种水产等六大区域化生产优势产业带,粮、棉、油、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六大主导产业分别成为国家和全省优势产业带重点开发产业。农业生产标准化。目前,全县已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60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2个;认证13个省级、1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数量位居省、市前列。2005年,我县被授予“全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称号。农业经营产业化。依托露仙、光明等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各类粮棉油加工企业100多家。目前,全县共拥有5家省级、21家市级、32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出口创汇1600多万美元,带动农民近10万户。

改革步伐

   无为改革似火,开放如潮。八方人气在这里聚集,上新项目、搭新载体、造新氛围、创新效益,在率先中当先,在争强中为强。全面贯彻东向战略部署,打造沿江经济带,实施工业强县、沿江开发、外向带动、城镇辐射、项目拉动“五大战略”,发展民营、园区、劳务、资源、配套“五个经济”,狠抓化工、电线电缆、医药、船舶制造、羽毛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八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在皖中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和美好画卷正在变为现实。
  无为县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全市率先实行《涉企收费明白卡》制度。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乡镇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供销系统顺利完成6家企业改制,依法解除劳动关系1249人;粮食系统在全省率先完成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妥善分流4719人。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全县乡镇由31个减少到23个,机关在编人员由829名减少到633名,清退自聘人员501人。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46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81人。全面启动工伤保险和民营企业参保扩面工作,提高了城镇低保和农村特困对象补助标准。加快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中心的扶贫开发工作,累计投入资金5500万元。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扎实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妥善处理了一些突出信访问题。大力开展“平安无为”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

无为名人

米芾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安徽无为县,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王之道

  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宋无为县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之义、弟之深,同中进士。始任西扬县丞,任满归里,后任京官,力主抗金。晚年升任枢密使太师,被封为魏国公。著《相山文集》二十六卷、《相山词》一卷。

安心儒

  安心儒 (1827~1901),字和,号乐斋。清无为州人。工山水画,以大混点绘烟雨景或加淡赭,堆积水墨,痴云迷雨为最佳。他有一副独冠一时的精品,赴京御览。光绪帝视画面“涧溪小桥下碧流,水上漂一片菜叶”。良久赞曰:“外貌山水,内蕴人物”。于是赐“铜牌”,其上铸蟠龙。

李辛白

  李辛白 (1875~1951),原名修隆,字燮枢,晚号水破山人。湖陇乡人。清末拔贡。1901年考入南京高 等警官大学堂。1904年参加柏文蔚、陈独秀等在芜湖组织的“岳王会”。次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1907年受同盟会派遣,回国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在上海创办《白话日报》,为推广白话文做出重大贡献。1911年11月任芜湖军政分府民政长。不久在芜湖创办《共和日报》。1912年任安徽省警察厅长。1913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1917年1月任北京大学庶务主任。两年半后任出版部主任。编辑出版了介绍俄国革命和工人运动方面的书籍及《北京大学日刊》《北京大学月刊》《每周评论》《新潮》等重要刊物。“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赶印的2万份《五四运动宣言》,是5月4日当天发出的唯一传单。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被捕。他积极参与各种渠道的营救活动,曾和王抚五教授代表北大教职员前往探监和慰问,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怀陈独秀》的白话诗。李辛白于1919年8月在北大创办的《新生活》周刊,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小型通俗刊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都积极为该刊撰稿。仅李大钊一人就在该刊发表了60多篇文章,在国内及日本、南洋等地拥有较多的读者。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后,传闻将通缉李辛白等人。李辛白遂避居夫人刘冰仪的故乡——贵池县。1927年秋,到南京私立安徽中学教国文。次年初,创办《老百姓报》。1930年底回家乡无为,和王鹤天创办“尚实学社”。1933年到宣城中学任教。2年后,任徽州中学校长。1937年8月,任安徽省图书馆馆长。1938年3月,为省动委会首批会员。8月,举家避难于山区梨村,稍定后,开办塾馆,免费为村童破蒙。次年开办南庄学院。1940年始,先后在休宁女子中学、安徽中学、建国中学、右任中学、省立高等农业职业学校、安徽学院、昭明国文专科学校任职、任教。1949年春,因病辞职,在贵池家中疗养。1951年7月病逝。

戴安澜

  戴安澜 (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

张恺帆

  张恺帆(1908-1991),安徽无为人。著名书法家、著名诗人。历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三届副主席。全国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安徽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等。
  何映华

刘先银

  刘先银 ,1963年出生于安徽无为。现为中国林业出版社编审,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林业文联常务理事,中国剑光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联盟网高级艺术顾问,安吉国际吴昌硕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名家网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周彬

  周彬 1942年生安徽无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美术师合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黄山书画院副院长合肥中日友好美术馆馆长安徽省黄山画会秘书长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
  尤月林 1974年生,笔名:沫女千,业内尊称:商皇太子。安徽省无为县福渡镇人。中国建筑装饰专家学者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紫府商学会会长,中国紫光建筑设计事务所所长,中国紫名都装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邢朝平

  邢朝平,安徽无为人,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代数数论,编码,密码,计算机安全的研究,在国外重要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五十多篇。其在编码上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国际会议发表论文有十多篇,专著五本,由剑桥出版社出版的CodingTheory -- A Fisrt Course一书已在欧洲多所大学作为教材使用,曾获洪堡奖学金和新加坡国家科学奖,并受邀在欧洲数学家大会和海外华人数学家大会上作特邀报告,承担过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加坡国家科学技术基金,新加坡国防部基金,新加坡教育部基金等项目,培养研究生数人,主讲得课目有数论,代数几何,编码,密码等。
  邢朝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授,教授应用数学中的“应用代数和数论”。
  2000年12月4日,胡森、陆云光、邢朝平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无为大地今有为。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无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无为。无为在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一个开放的无为。

无为大事记

  清
  咸丰三年(1853
  9月6日(农历八月初五) 太平军攻克无城。
  是年 太平军占领无为州后,与清军交战于裕溪、运漕、黄雒,清军大败。运漕的16万石存米被太平军运到南京。
  咸丰十一年(1861)
  10月(农历九月) 太平军与清军大战,失无城。
  是年 太平军扼守泥汊、神塘,阻止清军沿江东下。清军掘开凤凰颈大堤,水淹太平军,太平军失利。
  1949年
  1月21日无为县解放
  1月在中共皖西四地委江淮五地委领导下区内各县均成立支前指挥部征集粮草船只动员民工水手抢修公路桥梁支援人民解放军渡长江
  2月7日驻防在江南荻港至芜湖沿江一带的国民政府军第二百八十二师5000余人起义渡江到无为后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3月谭启龙许世友率三野第七兵团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军在无为集结王静安率第九兵团第三十一军在和县集结作渡江的准备工作
  4月1日第二十七军成立渡江先遣大队中共无为县委挑选熟悉江南情况的船民组成向导排配合先遣部队。

春水方生濡须口,大军从此过江东

  作者:江安惠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国民党军队自淮海战役惨败,精锐主力悉数被歼以后,相继从淮河沿线奔逃,溃退江南,以滞阻我军渡江并配合其与我和谈中讨价还价,妄图保留京、沪、杭及江南各省反动基地。
  中央军委为求全歼国民党反动军队,以争取全国范围内之人民解放战争完全彻底胜利,决定乘敌战线溃乱,江防尚未完成前,于1949年3、4月间集中我野战军之主力先后从沪、汉段发动渡江攻势,进军江南,首求割歼沿江之敌,解放沿江各大城市,而后乘胜向东南各省扩张战果。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24军、25军、27军约20余万人,陆续集合在江北无为,分驻蜀山、襄安、开城、泥汊、汤沟各地,积极待命渡江作战。
  无为县(当时无为一县分为无为、临江、无南、湖东四个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大部分地区系水乡。具备我屯军备战的十分有利的地理条件,也是横渡大江天险的最前哨。24军(军长王必惩、政委廖海光)驻守区域为:北起开城,沿永安河西侧,伸向襄安至沿江;27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驻守区域为:自石涧经无城至沿江;25军(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则由黄雒、田桥至三汊河雍家镇(南),向沿江一线驻守。
  当时,我县党组织的一切工作是以支前为中心,党要求全县人民动员起来,组织一切力量,雷厉风行,完全适合战争需要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任务是:2月初至3月底是一切服从战争,大力动员,组织财力、物力、人力,支援解放军顺利完成战略任务,为争取全国节节胜利而奋斗。并提出支前工作的中心口号:“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动员全民的战斗口号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拥护解放军,南北一家人,节衣缩食,供应大军,支前立功,百世光荣。”
  自1949年1月起,各级党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支援大军渡江,皖西四地委(当时无为四个县都是四地委的下属县)、第四军分区先行成立渡江指挥部,统一指挥无为地区的支前工作。夏戎任指挥长,陆学斌任政委,赵孟明、彭兴福任副指挥长。下设船舶部(部长由陆学斌坚韧,胡亦平任副部长)、行政科(科长由胡亦平兼任)、组训科(科长吴耘)、工程科(科长彭石峰)。各个单位的职责是:船舶部负责征集船只和水手(驻无为县新河口);行政科分管行政管理,经费器材的使用;组训科担任训练水手的工作;工程科负责架设桥梁、开凿公路、疏通内核。
  根据四分区指示,无为地区,从限制基层单位都成立了支前组织。全县境内,各县组织了支前委员会,专设指挥部,进行支前各项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兼任政委或指挥长。无为、临江、无南、湖东各县组织成立了“支前指挥部”。彭醒梦任无为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胡治平、张海亭任副指挥长,杨杰、朱合喜任政委;陈汉桢任临江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李文彬任政委,李万春任副指挥长;陈锦华任无南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张石平任政委;王子轩任湖东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朱晞任副指挥长。
  无为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经过减租减息和各种社会变革,群众对我党有较好的认识。七师1945年北撤后,群众深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剥削压迫。淮海战役以后,蒋军为防我大军渡江,强行把群众船只拖至长江南岸,封锁各内河之出江口,到处修筑工事,破坏江堤,造成沿江几县水灾,群众对此非常痛恨。因此,人民群众对我军渡江作战,非常拥护,希望我军早日渡江,江北则成大后方,可以安居乐业。所以渡江任务一下达,广大群众,就积极捐粮献船,主动报名担任水手。
  收集船只,动员船工,是实现顺利渡江的先决条件。在国民党军队溃逃江南时,船民船工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拉夫抢船,都将渔船和木帆船隐蔽起来,有些将木帆船沉下了河底、湖堤。我大军追逃敌进入皖北沿江据点以后,到4月初,船工们自动将船驶到指定地点待命。我们已收集到各种类型的木船几千只,还制造了大批木排和竹筏,作为运送大炮骡马之用。为了使战士们迅速熟悉船渡器材的性能,按照战斗的需要,提前将这些船渡器材运送到各渡江分队,并将船工、选调的水手一起配备到每条木船上。
  渡江的关键,就在于航渡的顺利,并一举突破敌人的滩点阵地,这对于我军习惯于陆地作战的广大指战员来说,确实是一个新课题。因此,1949年2月,无为、无南、湖东、临江各县对水手进行集中训练,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练兵运动。各县船工、渔民,特别是长年生活在长江上的渔民和船工熟悉长江的水情,他们踊跃担当起教员,帮助指挥员进行游泳、划船、潜水和使用各种自制救生器材的训练,有经验的老渔民、老船工主动介绍长江水情的特点。全军有步骤地进行了战术训练,并按渡江登陆作战的要求,以船为战斗组织单位,学会商船、划船、抢占摊点等实战动作。部队在突击训练中,贯彻了船船突击,一举登陆,先到先上,先上先打,盯住钉子,机动灵活,互相配合,英勇顽强,积极前进的作战思想。在技术训练中着重突击训练撑船划桨,上船下船,船上列队,水上观察,水上射击,编队登陆等动作。江滨三月,春寒料峭,当地老百姓还没脱掉棉衣,可我们的战士仅穿一条短裤,跳进水中凫水,练划船,千方百计地练,日日夜夜地练,江边的老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许多老百姓主动端来了热呼呼的姜汤给战士们喝,生怕我们的战士受凉。
  发动群众,大力支前。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这是兵家的普通常识,也是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遵照党中央、华东局的规定,成立了各级筹粮委员会和筹粮工作队。当时在无为地区实施渡江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25军、27军和后继的30军及支前民工,每天需要供应成品粮120万斤、柴草50万斤。群众为了支援子弟兵,便把家中的门板、稻草、麦秸和晒干的牛粪都送了来,为了解决部队缺乏柴草的问题,群众自发砍伐一部分树木共给部队作燃料。广大群众热爱人民军队,支援渡江的动人情景,确实是难以形容,令人不能忘怀。
  按时修成简易公路。为了保证支前物资畅通无阻,各县采用发动群众,献砖献石和开山取石相结合的方法,突击抢建战时简易公路。这既争抢了时间,又保证了质量,使新建公路能通过骡马、辎重和重型炮车。无为县修通了无城至巢县的公路,无南县修通了开城至襄安、襄安至无南段公路,湖东县开凿了襄安至庐江段公路。仅无城至巢县90华里的公路,四分区党委要求三日内完成,结果支前民工硬是肩挑手搬,苦战两个昼夜就提前完工,这确实是无为人民对支前工作的巨大贡献。
  架设内河交通要道上的浮桥。无为内河水网纵横,上启开城、襄安的永安河,下至西河、王福渡、小河口、樊家渡、黄雒河等,需架设10余道浮桥。有用船只连接,有用木排铺设,民工既要砍伐、搬运木材,又要铺设桥头路基,如此浩繁的工程,支前民工仅用十余天就完成了。
  疏通内河和内圩港。无为天河和与内圩港、沟本不相连,为保证大军渡江,必须使内河与内圩港疏通,便于船只集中、停泊。支前民工开坝、断埂,力争水面相平,工程土方量大,施工困难多,但仅20余天,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帮助部队运送粮草。支前的公粮、公草军分散在群众家里保存,由各户负责运输。沿线路建立粮草集中点和转运站,再运往指定地点。每天则需要共动用民工5000多人,持续了40天左右。
  总之,无为人民支援大军渡江的情景真是令人难忘。仅以27军聂凤智驻守的区域为例,工程于3月12日开始动工,当时春雨连绵,民工的衣服整日不干,做饭是当时的最大困难,天雨柴湿,好容易连吹带扇地把火生着了,敌机又飞临上空。为避免暴露目标,又得赶快灭火散烟。民工在工地上车水马龙干得正欢的时候,敌机扫射轰炸,不得不分散隐蔽防空。为抢时间赶进度,白天改夜间施工,夜间禁点灯,民工们摸黑挖土,高一步,低一步,水溅泥滑,跌倒了再爬起来,起来又跌到,个个都成了泥人。江边有一种“香灰泥”,其破坏性很大,今天挖开了,明天淌回,只好把泥挑走,送的远远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日夜挥锹不停工。经过27天的艰苦奋战,共挖河疏渠200多华里,再开坝堵坝处拆桥、架桥20余座,修公路100多华里,终于完成小江坝、姚王庙、神塘河、泥汊河4条渡船出江口。
  无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党的支前号召是积极响应的。当时凡18——35岁的青壮年军参加了担架队、筑路队;36——45岁的担任递步哨、盘查哨;船工、船只全力以赴。支前民工均实行军事编制,以乡为单位成立大队,乡长任大队长,副乡长人大兑付;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中队,中队下设分队,每个分队下设3个班。据统计全县计有100多万人(包括外地支援的)参加了担架、运输、修筑公路;有3400多名优秀水手参加渡江作战。修筑巢县至无为、无为至二坝、无为至庐江等共680华里简易公路及无数座桥梁,支援了粮食2000万金、电话杆子万余枝,柴草数百万斤,大小船只约5000只。
  地方武装在军事上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武装斗争。如:在临江,我临江大队(大队长乔锦田)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武装斗争。1948年1年内,先后共计进行大小战斗137次,缴获敌高射炮一门、机枪四挺、步枪18支、各种子弹7582发,消灭和俘虏敌人292名,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无南,我无南游击大队(大队长陈化群)1948年4月至5月,无南大队先后配合马长炎率领的南下侦察部队护送陈洪同志过江,配合顾鸿的南下先遣支队进行了反对敌人对高石乡清剿,以及收复敌泥汊乡公所。7月以后,无南大队为策应主力部队,主动出击敌人多次,歼敌113名,缴获长短枪87支、机枪4挺、八五炮一门。在无为,我地方武装积极进行斗争。1948年4月3日拔除低黄雒乡乡公所,又于6月歼灭石涧马殿南的联防队。
  渡江前夕,人民解放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先于4月1日解放了长江北岸的刘渡、土桥,接着又于12日、13日、14日陆续攻占了姚沟、五洲、太阳洲、泥汊的码头口、蛟矶庙等敌人全部江北沿江据点,为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廓清了一切障碍。
  1949年4月20日晚,渡江命令下达,船工们上船时,出现父子、兄弟、姐妹和夫妻争相上船送亲人过江的动人场面。船工上船后,将自己的棉被和棉衣弄湿,装在麻袋里,放在船头上,当作机枪掩护。在一条船上,舵手是关键人物,因此,不少指战员上船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舵手,掩护舵手安全,舵手拉着掩护他们的指战员要他们做后面学会掌舵,说万一我被打死了,你们就会自己掌舵。这种互争互让,双方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4月20日晚,无为沿江一线出现了惊天动地的场面。那成排的木船,如林的桅杆,无数指战员和民工,汇成了连天的洪流,一声令下,便在硝烟急浪中涌向江南,我江岸边的大炮开始向江南敌碉堡轰击。人民解放军24军、25军、27军的渡江突击团,先后上船完毕,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一向江南发起攻击。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我第一批突击队即在繁昌地段胜利登陆。24军自无为县土桥至桐城县的老洲头突破长江;25军自姚王庙(汤沟以南)至大套沟地断突破长江;27军自大套沟到泥汊地段突破长江。
  在渡江战役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特等渡江英雄车胜科,在父亲参加渡江战都牺牲后,忍着极大的悲痛,子顶父职,于4月20日,同其弟一道,继续完成了渡江任务。还有特等渡江英雄、青年水手胡业奎,当奋力将船划至江岸靠岸时,船被敌碉堡火力封锁,受阻不能前进,胡业奎毅然跳下水,拼尽全身气力,把船拖上南岸,自己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而光荣牺牲。特等渡江功臣王德金,摇船至江心,进入敌光明弹光圈,敌机枪连续向渡江船扫射,掀起层层水柱,王德金身负重伤,仍坚持把船上的16个战士送上对岸。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年仅14岁,她主动要求参加渡江先遣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把第一批渡江勇士送上南岸,返回途中,又抢救了翻在江面上的我军两条沉船上16名战士。在渡江战役中,船工、水手中涌现一等功臣296人,二等功臣429人,三等功臣973人,四等功臣499人。
  “春水方生濡须口,大军从此过江东。”
  无为人民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中做出了自己的伟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

无为文化

曲艺

  历史上,无为地区曾经流行过徽剧和庐剧。后来徽剧逐渐式微,庐剧占了主要地位。[2]无为地区的庐剧属于庐剧中的东路(又称下路),唱腔接近民歌小调,对白使用土语方言。传统剧目有《蔡鸣凤辞店》、《王清明合同记》、《孙继高卖水》等连本台戏,还有《老先生讨学钱》、《蓝桥担水》等折子戏。[2]

美食

  无为板鸭
  严桥五香花生米

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剔墨纱灯是知名的传统工艺品,清康熙年间由无为人蔡竹田首创。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领官专程到无为征选纱灯,悬于皇宫内苑。
  国庆10周年时,剔墨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改革开放以来,无为纱灯声名远播,近百个品种,销往海内外各地,尤其在东南亚地区有广阔的市场。

名胜古迹

  黄金塔 即南汰寺(因建于太平乡汰水以南得名)之佛塔。北宋咸平元年(988年)僧登公建,位于无城东北5公里的凤凰山上。塔高九层,37米,为仿木楼阁式砖塔。1981年9月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公祠 米芾知无为军期间,书房因藏有晋人墨宝而取名“宝晋斋”。斋前有“墨池”,旁有石丈。后人在此基础上修建米公祠。原祠藏品多毁失,民国年间在旧址上建县图书馆。近年又建立县文物管理所,内藏历代名家碑刻百余方,有宋徽宗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米芾篆书《御制文宣王赞》等。1981年9月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福寺 又名西寺。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十五日僧亦公建,位于无城。宋宝元二年(1039年),僧怀玉造砖塔一座,即西寺塔,又称“西门锥子”。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重修,塔高七层,44米,气度宏伟。寺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塔毁于1966年文革期间。 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 位于无城西北十五公里处的徐岗乡三水涧。民国37年至40年,新四军第七师以此为中心建立了皖江抗日根据地。现存第七师司令部、皖江区党委、皖江行政公署、无为县民主政府旧址,以及周边的群山上的战壕、土堡。1989年5月定位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